辣椒?血紅?先做功課,再買紅龍
“辣椒”作為商業花名逐漸普遍,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不少人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印象。當初為了和做得比較濫的以“辣椒”為商業名稱的那些發色差勁的紅龍區分,“血紅”的名稱很自然地被重視和使用起來。但在普遍的商業描述中使用的“血紅”一詞,不再是表示原本的意義,而是被用來描述在發色的速度和濃度方面高于“辣椒”的一類更高級的紅龍。
后來,為了更進一步描述發色速度和濃度更加優越的魚,又出現了“超血”一詞。至此,辣椒和血紅的名詞背離了其原本的含義,在商業交易中被異化和再定義,賦予了新的含義并廣泛使用。這主要是由于早年“辣椒”一詞使用太過廣泛而泛濫,造成了許多惡劣的印象,所以在商業名稱中區分發色速度和濃度的階梯不得不讓發色更優越的紅龍摘掉“辣椒”的帽子。逐漸,普通紅龍-辣椒紅龍-血紅龍-超血紅龍的位階次序由此建立并使用至今。反觀當初辣椒和血紅的原始意義,商業使用的描述在很多方面恰是與之相反的。
在龍魚漁場追逐商業利益的大混血之后,尋覓一尾純正的辣椒或血紅越來越難,特別是純正的血紅。因為血紅的發色表現需要時間的印證,這就給挑選和鑒別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在現今普遍的評價標尺下,發色的速度、濃度成為的分級基礎,不同程度和層次的表現歸入上邊提到的階梯中相應的位置上。輔之以其他的標準比如體型、頭版等方面。這些魚中間的優秀個體可以說兼具了辣椒和血紅二者的優勢于一身,發色的濃度、速度、厚度,以及未來的持續性方面都有特出的表現;但大量中不溜的魚也自然應運而生,這些魚多是以“辣椒”為名進行銷售。
因為漁場的這種做法,使辣椒和血紅得以混血,此外也加入了一些產地流域上游優秀的特別血緣,兼具多重優勢的魚產生了,此一則喜;而覓得一尾對版的老款辣椒或者血紅也愈加困難,此亦一則憂。誰說紅龍沒有混血?只是漁場對于紅龍混血的主流是以“紅度”為中心定位的不同流域種、地域種的相配,而不像過背那樣大跨度的種間相雜而已。
雖說都是紅龍,但失去許多特別表現的純種系也是一大憾事!多家老牌著名漁場也紛紛走上這樣的繁殖模式,后代產物很漂亮,但特色方面確實下降了。特定的血統自然也就難以維系。
基于現在這樣的情況,排除特殊漁場或渠道的魚不論,如今具有意義的標準也就是區分以下幾個方面而已:鈍頭/翹頭;鯉身/鯛身;框線/整體發色模式。在各個方面都能兼具辣椒、血紅二者所長的是為好魚(這樣的魚確實很漂亮),市場的主流沒有能夠真正專門區分辣椒和血紅的要求和相應的資源。
圖片來源于皇宮VIP紅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