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八點,云聲書院陪你共享國學知識
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我們
《易經》往往以辯證之法,說明事物因主客觀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吉兇,不做絕對化的決斷,無疑對人們認識客觀事物有重大的啟示。
它說,人生世態是吉兇悔吝,一個人總會遇到一些這樣的時候,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都會遇到吉的、兇的、悔的、艱楚的事情。爻辭里叫你在這種處境之下保持積極的心態。像蘇東坡所說,就算否極的時候,它也不會太長久,只要你處在一種中正之狀態,不要左右搖擺,這個否的狀態也不會長久的。
我們都知道,六十四卦系統中的泰卦,一般被稱為是大吉大利這樣一個卦象,所以才有了天地交泰、三陽開泰等吉祥語。乾卦中的九五爻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周易》所有卦爻中最貴不可言的一爻,所以才有了“九五之尊”的說法。
可是你一定要注意,這個最大吉大利的卦象,它后面必然要提醒你,怎樣在大吉大利的時候,保持心理平衡,不得意忘形,這樣你才能得以長久。如果不能保持平衡,你就會跌倒。
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們知道在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天人合一這個詞的出現比較晚,大概要到戰國時期,是孔子的孫子孔伋提出來的。
《易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譬如天垂象,圣人則之,天有這個象,圣人就依循它,這也就是一個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我們做人這樣微小的生命,不要抗拒自然,因為自然是無過錯的,是完美的,是恰到好處的偉大存在。天下不存在沒有道理的東西,康德也曾提出過“宇宙的合目的性”這一論斷。我們越對宇宙和個人人生的的合目的性取得和諧和統一,就越會得到自由。
老子在《道德經》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彼囊馑季褪侵v,我們人類所看到的是人、地、天,看不到的是道,看不到的是自然。這個自然不是我們一般講的“大自然”的“自然”,而是自在而已然的大存在。
明確判斷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怎樣把這種自然發現出來,這就是講做什么事情以前,都把前因、后果和可能性研宄一下,要有個非常明確的判斷,不要猶豫不定。
所以孔子在《論語》里講:“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庇械娜酥v:三思還不行,孔子還叫你再來一次,不是這個意思。季文子是個生性謹慎的人,遇事總愛左思右想,猶豫不決。所以孔子叫他不要“三思”,再,就是兩次就可以了,這是鼓勵你做為一個果敢的男子漢。判斷以前,你可以像《易經》爻變一樣,思考得很全面,但既然決定了,只有兩種,做和不做。
有一句話這樣說,你若沒有成功或發財的命,就再努力也沒有用。這似乎是一種宿命論,然而,小書童認為,無論在哪一種處境下,心靈都要快樂,這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因為有和沒有對我們來講,你在心靈上一定都要有個解釋,它們都是一回事,譬如講你定的指標過高,你往往達不到,達不到你就會有失落感,譬如講我忽然定個指標,我想當副總理,那我一定每天失落,在家里愁眉苦臉,做不到,那不是徒增煩惱嗎,對不對?
《易經》這種模糊的邏輯思維方式,對于個人心性的修養是很有好處的?!兑捉洝肥顷P于駕馭人生的智慧,也是研宄事物變化的哲學,比如說六十四卦,這個卦不好,后面的各個爻辭,都能把你的新的變化向好的方向推演,這樣一個過程等于說,無論你的命運多么悲慘、際遇多么糟糕,你都可以過得好。
由于你的主觀能動性和努力,無論處于人生的一個什么狀態,只要你自己不壞,生活都能過得很好。困境中的忠實的姐妹就是希望。學完《易經》之后,會有一個非常積極的駕馭人生的心態。
歡
迎
關
注
指尖輕掃
了解更多國學知識